换膜前后环境天差地别,病害虫害需提前防治

9月下旬开始,进入大棚膜更换的高峰期。尤其是一些菜农上年度的棚膜有破损时,往往更换较早。旧棚膜经过一年的使用,透光率大大下降,一般只有60%-70%。入秋后,虽然气温下降较快,但晴天多,白天光照强烈,更换新棚膜后,新膜透光率都在95%以上。环境条件的变化,必然导致病虫害发生也会有很大变化,菜农应注意加强管理。

更换棚膜后,同样的天气条件下,棚内光照强度比原先光照提升了一半左右。瞬间的光照强度变化,必然使得棚内环境也有所变化,温度提升更快,蔬菜蒸腾作用更强,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更低。

病毒病

棚膜更换后,棚内温度升高,光照变强,湿度变小,正是适合病毒病发生的条件。而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,玉米等作物收获,棚外的蚜虫、粉虱等害虫也开始大量向棚内迁飞,导致病毒病传播进入最后一个高峰期。

当前种植的抗病毒品种,虽然也有一定抗性,但并不是免疫,条件适宜时还是会发生的,且发生后很难恢复。因此,在环境条件变化时,一定要加强病毒病的预防。

卷叶、裂果

随着光照变强,温度升高,叶片的蒸腾作用必然迅速增加,这就需要根系提供更多的水分供应。一旦土壤盐渍化、板结等影响,根系功能不够强大,叶片等就容易出现缺水问题,从而加重卷叶问题。更换棚膜后,棚内温度变化更快,温差更大,也更易加重裂果等生理性问题。

虫害

不同蔬菜适宜换膜的时间有差异

确定什么时候更换薄膜,需要参考光照强度和蔬菜光饱和点两个因素。有关资料显示,夏季中午室外的光照强度可达6-10万勒克斯。进入秋季后,室外光照强度逐步减弱,一般在4-7万勒克斯。利用新膜换旧膜,提高薄膜透光性,可以有效增强棚内的光照强度。经过一年的使用,薄膜老化,防尘能力下降,使得旧膜的透光性大大降低,一般只有50%-70%。也就是说,秋季外界最强光照强度为5万勒克斯时,棚内只有2.5-3.5万勒克斯,对西红柿等喜光蔬菜生长有一定影响。而新无滴膜透光率一般保持在90%左右,比旧膜高出20%-40%。

蔬菜光饱和点一般在2-7万勒克斯。棚室栽培的主要越冬蔬菜品种中,大部分茄果类、瓜类及豇豆的光饱和点在4万勒克斯以上,辣椒、菜豆及大部分叶菜类的光饱和点为3-4万勒克斯。如棚内栽培较多的西红柿,光饱和点高达7万勒克斯。在栽培中需3万勒克斯以上的光照强度,才能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。

从光饱和点开始,随着光照强度的下降,光合作用逐步降低,尤其在光照强度降低至3万勒克斯以下时,光合作用呈显著下降趋势,影响产量。

综合防治措施

不管是病毒病还是卷叶、裂果等生理性病害,其发生大都是由于环境条件剧烈变化引起的,想要减轻其为害,首要的措施就是减轻环境变化的程度,换膜前要注意提前浇水,确保棚内湿度,并随水冲施生物菌肥、甲壳素等,促进根系再生,提高根系抗性,确保植株养分充足,抗性更强。

换膜后,还要注意提早通风,光照过强时适当遮阴降温,避免环境条件剧烈变化。

其次要注意喷药预防,可以选择悬浮钙1500倍、海藻酸750倍、苦参碱1000倍、嘧肽霉素750倍喷雾。钙肥、海藻酸等可以快速补充叶片营养,提高细胞活性,增强抗逆性,减少病毒病、卷叶等问题发生。苦参碱既可以杀虫,又可以减少病毒病发生。嘧肽霉素主要预防病毒病。

最后,换膜后要及时检查棚内蝶蛾类成虫,一旦发现及时捕捉,并喷洒药剂防治,蝶蛾类害虫可以选择阿维菌素、茚虫威、氯虫苯甲酰胺等,蚜虫可以选择氟啶虫酰胺、吡蚜酮、吡虫啉等防治。

    相关:
阅读 1
点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