蔬菜管理要跟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,这四点一定要注意

俗话说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尤其是寒露过后,温度、光照条件变化更是剧烈,很可能一场寒流到来,外界温度就降低到冰点以下。外界温度明显下降,棚室环境也发生了很大改变,要根据温度、光照条件的变化,及时调整管理措施,避免影响蔬菜生长。

做好保温准备  控制昼夜温差

 随着外界温度下降,昼夜温差不断加大,环境条件变化大,菜农应做好保温准备,确保棚室环境基本稳定。近段时间,菜农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:

一是压好前脸膜,控制通风。气温降低,通风减少,前脸通风口已经没有必要保留。若夜间不注意,冷风进棚,导致地温下降过快,下部果实生长发育受影响,加重裂果、皴皮等生理性问题的发生。

二是保温设施要备好,但不可过度保温。保温被、卷帘机等要提前检修好,确保随时可用。深秋季节,天气变化无常,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。温度降低到8℃以下低温时,大棚要开始覆盖保温被,拱棚要增设套棚膜,加强保温。但俗话说“春捂秋冻”,秋季保温被的覆盖时间也要注意控制好,确保棚内夜温不低于12℃即可,不可过度保温,短时间的低温条件,对于蔬菜调节自身功能,提高抗逆性是有好处的。秋末冬初的温度管理,应以均衡保温为主线,切忌温度剧烈变化,影响蔬菜正常生长。

光照渐弱  早做补光准备

秋冬季节,温度不断降低,光照逐渐减弱,湿度迅速增大,环境条件向不利于蔬菜生产的方向转变。冬季,光照时间短,强度弱,是影响蔬菜生长的主要因素,菜农要提前准备好调光措施。

一是做好换膜前后管理。10月份以后,正是大棚换膜的高峰期。旧棚膜经过一年的使用,透光率大大下降,一般只有60%上下。入秋后,虽然气温下降较快,但晴天多,白天光照强烈,更换新棚膜后,新膜透光率都在90%以上。换膜前后,棚内光照条件会发生剧烈变化,尤其是蔬菜处于苗期的,应注意适当浇水,有必要时短暂遮光,喷洒悬浮钙1500倍、海藻酸750倍、苦参碱1000倍、嘧肽霉素750倍等,提高蔬菜抗逆性,减轻光照剧烈变化对蔬菜的影响。

二是选好棚膜,做好除尘。种植瓜类蔬菜、茄果类蔬菜等,对温度、光照要求较高,要选择优质的PO膜、转光膜,确保消雾流滴性良好,还要做好除尘准备,装好除尘布条等,确保棚膜透光率良好。

三是适时悬挂反光膜。遇到连续阴天、冬季光照弱时,应及时悬挂反光膜等,尽可能提高棚内光照强度,尤其是对于彩椒等需要转色成熟的蔬菜,要着力改善下部光照条件,对促进果实着色成熟效果明显。

加强整枝打杈  调整田间结构 

秋冬季节,气温、光照渐低,蔬菜植株要加强摘叶抹杈,确保田间合理的枝叶密度,方可确保底部光照良好,提高地温,减少病害。若蔬菜枝叶茂密,行间通风透光性降低,尤其是植株下部易形成郁闭的小环境,会影响果实上色,还容易加重病害发生。

不同蔬菜的长势、种植密度不同,适宜的整枝打杈也存在很大差异,菜农要根据棚内实际情况,灵活调整管理策略,确保条件通风透光良好。黄瓜、丝瓜等瓜类蔬菜,要及时摘叶落蔓。冬季灰霉病等发生严重,黄瓜等病害发生多,最好将下部老叶及时摘除,避免老叶堆积,影响通风透光,滋生病害。落蔓前要先将下部老叶摘除,待伤口干燥后再进行落蔓。随着光照减弱,落蔓高度应适当提升,确保足够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,一般在1.5米以上为好。

辣椒在每次摘果后,都要将无效的结果枝、内膛枝疏除。去除内膛枝叶,目的是避免植株间郁闭,增强通风透光性,同时利于果实转色。植株外侧枝叶所处空间大,采光好,长势强,外侧产生的侧枝可作为结果枝培养。而对于一大茬彩椒,要及时变四主枝结果为二、三主枝结果,即将椒棵上的弱枝、无花果的空枝及早摘除,一方面减少了植株的营养消耗;另一方面能改善株行间通风透光。到了植株中后期,即便四主枝长势相等,也要为保持植株长势而摘除其中的1—2个主枝。

此外,整枝摘叶造成的伤口,也是病害侵染的良机。菜农应注意,整枝摘叶操作应尽量放到上午露水干后进行,可避免病菌随水传播,也给伤口愈合留出充足的时间,避免伤流出现。摘除的残枝落叶,要立即清理出棚室,防止地表病原菌侵染后成为传播源头。整枝摘叶后,还应在当天下午立即喷洒杀菌剂防病,可优先选择枯草芽孢杆菌、哈茨木霉菌等生物菌剂。

湿度渐大  提前控制早防病

温度降低,光照减弱,湿度增大,病害明显增加。10月份以后,棚内露水开始大量出现,而液态水是多数病害侵染发病的先决条件,尤其是卵菌、细菌性病害,包括疫病、绵疫病、细菌性软腐病、角斑病等。想要减少病害发生,做好防控,控制棚内湿度是基础。

一是调整浇水方式。夏秋温度高,蒸发快,菜农多以大水漫灌为主,进入深秋后,蒸发量减小,浇水应以滴灌为主,减小浇水量,避免棚室湿度过大。建议滴灌为主,视天气情况,每月浇灌操作行一次,确保土壤含水量均衡,根系分布广,提高根系抗逆性。

二是地膜要盖好。秋茬蔬菜推荐晚覆盖地膜,若植株已经比较大,建议选择窄地膜覆盖种植行,地膜两侧撕开覆盖,种植行覆盖玉米秸秆、稻壳等,减少地面水分蒸发,提高湿度调节能力,减轻对地表土壤结构的破坏。

三是合理运用多种手段,减少喷药。空气消毒片、生物菌剂、烟剂等合理使用,提早预防病害,可以大大减少病害发生,避免过多喷药。秋季气温、光照变化频繁,白粉病、叶霉病、灰叶斑病、早疫病、细菌性病害等发生较多,要注意做好预防准备。
菜农之家联合社 刘辉

    相关:
阅读 1
点赞